歐盟“去風險”,歐企對華投資緣何創紀錄
3周前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題:歐盟“去風險”,歐企對華投資緣何創紀錄

  新華社記者許蘇培

  據美國榮鼎咨詢公司統計,今年第二季度,歐盟企業對中國的綠地投資飆升至36億歐元,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當下,一方面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另一方面以德國汽車制造商爲代表的歐盟企業持續深耕中國。榮鼎咨詢指出,在歐盟推行經濟“去風險”政策之際,歐洲對華投資的增長“令人驚訝”。

  這是10月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的歐盟委員會大樓。新華社記者 趙丁喆 攝

  事實上,歐盟企業近期對華多數投資均旨在推動本地化生產,避免在華業務受到地緣政治局勢和貿易壁壘的影響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這表明,盡管經貿問題政治化等外部衝擊加速了全球價值鏈重構,但影響重構的核心因素仍然是技術發展和市場主體的優化行爲,中國作爲投資目的地的重要性沒有改變,中國市場的吸引力讓人無法割舍。

  多年來,中國以其超大規模市場、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充足的產業工人儲備、優厚的政策紅利成爲國際資本競相投資的熱土。盡管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全球對外投資整體低迷,但資源要素仍然持續湧入中國。榮鼎咨詢指出,許多企業在過去幾年仔細考察其他市場後發現,無論在成本、供應鏈還是在物流方面,這些市場都難以與中國匹敵。美國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表示,對蘋果供應鏈來說,“沒有比中國更重要的地方”。卡塔爾航空大中華區總經理黃進邦認爲,中國市場所展現的多樣性和持續增長的潛力,正是卡塔爾航空在這裏長期深耕的強大動力。

  當前,“在中國,爲中國”成爲不少外資企業在華發展的核心战略,“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更是全球企業的普遍共識。禮來、輝瑞、拜耳、美敦力等8家知名外資醫藥企業紛紛表示將在北京新設研發和創新機構。正在上海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企業展共有129個國家和地區的3496家展商參加,國別(地區)數和企業數均超上屆。立邦中國首席執行官鐘中林說,首次參展進博會,立邦“不僅要展示我們的創新產品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展現我們對中國市場長期的承諾和信心”。據他介紹,目前,立邦已經在中國建立了74家工廠,10家研發中心。今年8月,立邦在上海浦東啓動了立邦亞太研發創新中心的建設。

  這是11月4日拍攝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場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外景。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在中國,爲中國”的背後,是外資持續看好中國市場發展前景。中國正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中國市場規模大、消費潛能足,不斷爲外資企業帶來發展動能;中國正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發揮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優勢,支持外資企業深度參與國際大循環。數據顯示,近五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收益率約9%,居全球前列。

  榮鼎咨詢指出,與前幾年相比,歐洲對華直接投資的強勁增長主要集中在汽車行業,德國汽車制造商佔歐盟汽車相關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的絕大部分。自40多年前德國大衆最早進入中國以來,德國汽車企業見證並參與了中國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報告顯示,2023年,德國汽車制造商生產的純電動車在中國市場銷量同比增長近50%,在華銷量增長十分可觀。同時,德國汽車制造商還在升級現有生產設施,推動供應鏈本地化。德國權威汽車經濟學專家、波鴻汽車研究院院長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表示,德中汽車企業非常期待加強合作,“如果我們能攜手並肩前行,汽車產業的未來將非常美好”。

  所謂“去風險”,無異於“去發展”“去機遇”。事實證明,鼓勵自主創新、擁抱开放合作、堅持長期主義,才有機會在產業革新中踏浪前行。正如日前訪華的芬蘭總統斯圖布所說,當前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甚囂塵上,對此,不能置之不理。“沒有自由貿易,就沒有增長;沒有增長,就沒有福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歐盟“去風險”,歐企對華投資緣何創紀錄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45692.html